banner
shixiaocaia

shixiaocaia

Keep alive.

每週 | 有情緒的周記-1

情緒化週記,理性看待,隨意討論。

比較震撼和佩服的小事#

事件的起因是最近一個通知:

關於填寫研究生培養質量調查問卷的通知:
各年級研究生:XXX 學院研究生培養質量調查問卷鏈接如下:
內有四個問卷,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填寫對應的問卷:
問卷 A 針對對象為 2022 級所有學生(包括學碩、專碩、博士);

當我們打開這個問卷調查,會看到什麼問題:

性別、年齡、戶籍、政治面貌

再往下看:婚戀狀態、父母親的學歷、父母親的工作具體職業、家庭的年收入

再看一眼標題,研究生培養質量調查問卷,讓我震驚到了,這居然是班級群發出來的公告。

在我震驚時候,看到了班級同學發聲了,很佩服她能夠大膽說出來,我可能會質疑不填那個調查,但是不會說什麼。

請問這是必須要填的嗎?還是按意願自行填寫呢?感覺問卷都在問個人信息,不太了解這個和研究生培養之間有什麼聯繫。謝謝。

過去也有見過類似的調查問卷,真的學校是如何提出這樣的教學質量調查的,還是老師學院個人提出的問題呢。

是想要采集數據,做學生質量和家庭背景關聯性的分析嗎,看到這個問卷挺生氣的。

想到了之前 cambly 的外教體驗課,聊到關於個人隱私的問題,其實世界各地都是這樣,只是看到什麼程度了。

半升的國旗#

又到了每年的公祭日,看到了有人在 pyq 轉發悼念的圖,但好像沒有以前那麼多了。

13 號也是我返鄉的時間,在回家的路上路過了南中醫,看到了半升的國旗,每年的這個日子心情都會沉重一下,可能在南京的,感受會更深一點。加上有一個朋友也是在這一天生日,對這一天日子印象更深了。

在這一天發了可見的 pyq,讓一些朋友同學都驚訝了,這樣打開我資料卡片不是空白了,也不會被誤會不公開 pyq 了。

希望我們能正視這件事,對過去的人表示悼念,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活動形式,不是簡單的統計受害人數以及當年的歷史事件,不是簡單的和 Japan 對峙。

再完善的數據也很難從精神層面改變我們以及他們的思想。

peace.

放開了#

按照 “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開始 “解封” 了。

那相應就是已經考慮過社會面感染的問題,羊了個羊。

我回家了,後續真的封控了兩天樓層,然後我的舍友和組裡同學,羊了。

一個簡單的微信通知,沒有很明確的流動信息,抗原、溫度計、藥物沒有明確的說明分配,宿舍沒有獨衛,還是正常出宿舍門去公廁。(後續等了很久才有了說藥物配送,抗原分配)

你不知道周圍宿舍的健康情況。

過了兩天,又解封了,至於羊的同學還是看自己照顧自己。

我同學朋友在想,那我羊了我怎麼才能不影響別人了,沒辦法,他們也不會考慮這種事,照顧好自己吧。

對於年輕人可能熬一熬就可以過去了,但是對於有基礎疾病的人、老年人真的是能在這樣的寒冬下輕易抗過去的嗎。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視頻,有人穿防護服回去,會詫異吧,我也會,可是人家考慮了回去見上了很大年紀的老人,我又沉默了。

希望我們都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peace.

我並不是一個熱愛關注熱點新聞事件的人,時常別人說出來什麼事,或者熱點詞、流行詞我也都不知道。

對於熱點新聞,當我聽說了或者看到別人轉發了才會去了解一部分,對於大部分事件,真的沒有太大的興趣去了解,不知道真實性,很少有人會關注後續。

用其他熱點掩蓋真正熱點,熱衷於報道他國的不幸,最近看到的問卷...,在我看來有時候世界是魔幻的。

魯迅先生說”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可是現在的情況明顯不是我們能夠隨便發聲的,所看到的信息全然也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